近日,自治区测绘院依托卫星遥感影像智能解译提取系统,顺利完成某重点项目无人机航飞影像解译工作,精准提取并统计区域内灌木林覆盖情况,为项目高效推进提供关键数据支撑。这一显著成果充分证明智能技术正为传统测绘工作注入强劲新动能,有效突破了传统作业模式下效率瓶颈。
在测绘领域,灌木林覆盖范围提取属于典型的“精细活”,既对解译精度有严苛要求,又需投入大量时间成本。按照传统纯人工目视解译模式,即便是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完成0.25平方千米影像解译也需2-3天。以此推算,仅本次40.82平方千米任务的核心解译环节至少需要326天。漫长的周期、高昂的成本,再叠加人眼判读存在的主观性与疲劳度问题,根本无法满足项目对“高精度+高效率”的双重需求。
面对这一挑战,自治区测绘院迅速组建技术攻关团队,考虑到现有智能解译系统暂未配备灌木林专用解译模型,团队第一时间明确技术路线:先从已有的算法模型中,筛选出与灌木林特征相似度较高的基础模型;再结合灌木林的影像特点,搭建“样本生产→智能解译→补充优化”的闭环流程,分组开展针对性模型优化训练。
样本质量直接决定解译精度,团队累计制作高质量样本超2万个,持续提升样本的精细度与覆盖广度。经过 20 天近 7000 个批次的模型迭代训练、验证与对比分析,模型参数逐步趋于稳定,解译精度完全达到项目标准。最终,针对两批共计15.52万张的无人机海量影像数据,优化后的模型仅用 1 天便完成全部灌木林的自动识别解译与图斑矢量化,彻底打破了传统人力作业的局限,从原来的326 天降至 21 天,工期优化达93.56%,为后续测绘工作推进节省大量时间成本。
此次任务的成功,标志着自治区测绘院在利用人工智能处理特殊地物信息、服务生态环境精细化管理领域迈出坚实一步,为后续类似任务及更广泛的自然资源监测应用,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资源厅 技术支持:自治区自然资源信息中心(自治区自然资源档案馆)
地址:乌鲁木齐市金银路56号邮编:830002
政府网站标识码:6500000049备案序号:新ICP备 09002870号
网站域名:zrzyt.xinjiang.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