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表示,《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5年3月15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填补了古树名木保护领域国家层面的法规空白。
发布会现场 宋峥 摄
古树名木是十分重要的物种资源、景观资源和生态资源,承载着传统文化,记载着历史变迁,被誉为“绿色的国宝”“有生命的文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重点区域和具有重要价值的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破坏古树名木的行为受到有力惩处,全社会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明显增强。但仍存在违法采伐、移植、损害古树名木的行为时有发生,少数地方保护责任落实不到位,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保护管理要求不统一等问题,亟待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专门行政法规,建立健全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制度,为古树名木保护提供坚实法治保障。由此,《条例》被列入国务院2024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司法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林草局深入研究、充分论证,密切配合、协同推进,圆满完成了立法工作。
作为贯彻落实《条例》的具体措施,全国绿化委员会今年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第三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向社会发布普查结果。据悉,2015年~2021年,该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第二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于2022年发布普查结果。《条例》规定,全国绿化委员会每10年组织开展一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今年距第二次普查启动已有10年。
据悉,下一步,全国绿化委员会将会同各地各有关部门持续加强《条例》的宣传贯彻工作,完善配套措施、落实各方责任、加强动态管理、强化保障措施,全力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出台移植审批行政许可事项实施规范等配套政策制度,深入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试点;加强日常养护,建立分级保护巡查制度,压实各级林长保护主体责任,持之以恒打击整治违法犯罪行为;强化古树名木智慧管理系统应用,实现“一树一档”精细化管理,全面实行挂牌保护,因地制宜设置保护设施;积极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优化完善中央资金投入政策,探索建立古树名木保险制度,搭建专家咨询交流平台,加强科普宣传,讲好中国古树名木保护故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资源厅 技术支持:自治区自然资源信息中心(自治区自然资源档案馆)
地址:乌鲁木齐市金银路56号邮编:830002
政府网站标识码:6500000049备案序号:新ICP备 09002870号
网站域名:zrzyt.xinjiang.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