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媒体宣传

聚焦城市空间提质增效,擘画国土空间规划新章 | 专家谈学习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⑥

发布时间:2025-08-05 17:19
来源:自然资源部 2025年08月05日 16:42 北京
发布单位:宣教中心
有效性:
【打印文本】
访问量:


近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我国城市发展进入以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新阶段,要求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部署开展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七大重点任务。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依托多规合一改革奠定的制度优势,通过底线管控推动了人口、产业与基础设施的协同配置,重构了我国城市空间发展的内在逻辑,遏制城市无序扩张,推动其内涵式发展;推动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一张图建设,有效解决了空间打架、资源配置低效等突出问题,显著提升了城市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空间基础。本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对新时期城市发展提出新要求,也对国土空间规划领域提出了更高期待。亟需以会议精神为指引,进一步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在激活存量空间价值、发挥基础性空间开发保护指引作用,深化相关研究与工作。

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

会议在部署推进城市工作的重点任务中明确指出,要着眼于提高城市对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发展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这一任务要求我们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既要发挥区域层面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的统筹协调作用,又要在不同等级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中,不断探索优化适应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规划支撑手段。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深入研究我国城市群、都市圈空间演化规律与发展动力,以区域类空间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为手段,统筹跨行政区产业协同、土地要素流动、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等重点内容,优化城市群、都市圈的空间结构与功能组织,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于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方面的工作探索,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全流程管理机制。立足不同层级事权和规划定位,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人口结构变化,精准识别不同规模不同类型城市发展遇到的关键问题与空间需求,通过国土空间规划体检评估,动态引导城市定位和功能落实、空间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强化城市的差异化发展与协同效能,促进城镇功能完善与城乡融合要素双向流动。

优化规划和土地政策,全面支撑高质量城市更新

规划和土地政策是推动城市更新的核心制度支撑,通过规划设定目标蓝图与规则,土地政策提供实施动力与工具,协同引导资源整合、平衡利益、保障公益,从而高效推动更新进程从愿景转化为现实。会议从六个维度提出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建设目标,明确了推动城市更新行动的具体方向。在下一步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工作中,一是要深化支撑城市更新的规划和土地政策供给。立足存量发展需求,进一步从城市更新的专项规划编制实施、土地政策支撑、跨部门协同等方面健全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二是探索与存量空间盘活相适应的详细规划编制实施管理体系,研究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空间单元划定规则,研究完善规划技术标准,探索土地混合开发、空间复合利用、用途合理转换等规划管控和支持政策。三是助力房地产发展新范式,持续开展盘活存量商业地产政策研究,密切关注、冷静判断国内国外的经济形势走向,为出台相关管理政策做好储备。

创新各类专项规划的编制和管理机制,筑牢城市韧性安全底线

会议要求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主线,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治理增效,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要深入探索新时期新类型专项规划编制和管理方法,更好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围绕新的发展需求开展各类涉及空间开发保护的专项规划编制,进一步突出各类专项规划特色与底线管控要求,如海岸带规划聚焦陆海统筹与生态韧性,韧性城市规划强调安全空间的划定与系统应对,历史文化保护规划重在活化传承与风貌营造,耕地保护专项规划则着力于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与空间优化布局等。通过编制并实施各类专项规划,共同打造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基底与特色魅力。另一方面,强化各类专项规划的协同管理。在编制专项规划时要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的统筹协商,提出专项规划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衔接及动态维护规则,依托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实现空间矛盾统筹解决、规划成果统一管理,加强对各专项领域重大空间需求的保障。

迈向城市发展新阶段的征程中,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必须坚决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战略部署,紧扣存量提质增效时代命题,坚守人民城市根本立场,践行内涵式发展核心路径,不断强化空间资源的精准配置,以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赋能空间治理现代化,不断完善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机制和政策,在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径上勇担使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