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
党的二十大作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战略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要求建设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2023年、2024年和2025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持续作出部署,强调要持续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完善数字化治理政策机制和技术标准体系,加强规划实施评估监督等。2023年9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2023—2027年)》,明确了建设目标、工作原则、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全力打造“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自适应”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大力推进国土空间治理“数智化”转型,推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和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2023年12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部署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试点的通知》,明确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16个省份、29个城市、1个区县开展试点。为探索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型治理机制,凝聚全社会力量,高质量推动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特将原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城市体检进行时等专栏融合为CSPON(China Spatial Planning Observation Network)建设专栏,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两大版块的理论方法、国际经验、前沿趋势、技术路线、算法模型、实践经验等。欢迎相关领域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队伍、企业,各级自然资源部门及单位等积极投稿,单位或个人不限,我们将以成果质量为唯一标准,择优刊载(投稿邮箱:ghjdcyzt@163.com)本期发布《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蓝皮书(2025年)》。——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的战略部署,加速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积极组织推进系列工作。其中,为全面、系统地掌握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研究现状、应用需求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组织开展了面向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问卷调查,具体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牵头建设的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智能规划技术重点实验室、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牵头建设的自然资源部城市仿真重点实验室联合发起。基于该问卷调查,形成首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蓝皮书(2025年)》(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于2025年6月27日在第十八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上正式发布。
此次调查共收集到有效问卷8209份。通过对问卷数据的深入分析,凝练以下主要结论:一是调查群体具有广泛代表性与高度专业性。调查对象来自全国各级行政区,涵盖政府部门、城市规划设计院所、企业与咨询机构等单位。二是行业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接受度较高,但是存在技术认知差异。近九成调查对象愿意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约两成调查对象未曾使用过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三是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以提升工作效率、文本生成与认知辅助为主,逐步向数据分析、可视化等多类型任务和多领域拓展。四是数据质量不高、对空间数据支撑不足和复合型人才缺乏,是当前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三大核心挑战。五是未来发展需求集中于行业场景示范、模型构建、数据共享与公众参与。多数调查对象认为需要进一步开发具有规划领域业务理解能力的专业模型。整体来看,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应用正处于快速发展与探索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为加速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健康、有序发展,还有待行业的积极探索和协同发力。一是开展培训与应用指导,形成行业共识。统一行业共识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和应用落地的关键。通过统一培训、场景示范与综合性指引,打通共识-应用-生态的关键链条。二是构建跨领域共建共享的协同生态,保障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落地与规范,使生成式人工智能得以安全、可靠、精准地服务于构建全域全要素协调统一的现代化国土空间治理体系。三是推动产学研合作,共同培育生成式人工智能规划人才。通过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行业主管部门多方协作,加强跨学科人才培养,形成互补创新机制。四是构建多维应用场景,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从文本生成等基础应用向空间模拟、方案推演、监测预警等方向延伸,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国土空间规划双向赋能。智能规划是长远目标,现阶段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已具备“可用之处”,正通过实践持续拓展其边界,逐步推动国土空间规划数智化转型。从实证调研到行动纲领,希望本次蓝皮书的发布能够助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智能变革,期待国土空间规划领域开放拥抱生产式人工智能技术,以规范守护价值,以协作激活创新,共同绘制“数智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空间蓝图!扫描二维码可下载《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蓝皮书(2025年)》完整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