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国有建设用地管理,提升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土地资源保障能力,乌鲁木齐市自然资源局科学合理确定各项供地计划指标,编制完成了《乌鲁木齐市2025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进一步科学调控土地市场,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确保乌鲁木齐市各类建设项目用地需求,保持土地供需平衡,提高土地宏观调控能力。
2024年供应计划指标完成情况
2024年度乌鲁木齐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2400公顷,实际供应总量为2115.35公顷,完成供地计划的88.14%,较上年同期(2429.95公顷)减少314.60公顷,同比减少12.95%(附表1)。从土地供应结构来看,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关于加大土地出让力度有关工作要求,我市采取了积极土地政策,加快土地供应和土地招拍挂进程,2024年土地实际供应中商服用地、住宅用地和工矿仓储用地的供应量大幅上升,较2023年同期实际供应量商服用地同比增长117.64%,住宅用地同比增长73.37%,工矿仓储用地同比增长29.56%。划拨类用地供应总量较2023年有所下降,公服用地同比下降4.04%,交通运输用地同比下降34.54%。
2025年供应计划编制情况
在总结2024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编制经验的基础上,我局进一步统筹谋划2025年计划编制,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聚焦土地要素保障,提高供应计划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
一是广泛收集用地需求,充分考量。结合全市2024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工作,广泛收集资料,共去函29个市属相关单位、各区(县)人民政府,充分征求各区(县)和市属各相关部门意见,多方搜集、查证、完善各类用地需求。并结合2025年土地储备计划、重点建设项目清单,依项目用地规模、区位需求精准规划。同时,响应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用地的相关要求,做好用地保障,助力全市GDP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的目标,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二是综合平衡用地需求,确保供应得当。以土地供应能力为基础,根据收集的年度用地需求实施保障土地供应,优先保障国家和自治区重大项目、重点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交通运输用地、保障性住房的用地需求,对其他建设项目用地计划按照实际需要适时供地。在总量平衡的基础上,力求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时序得当。
三是计划指标地块落图,逐宗分析。乌鲁木齐市局不断提升数智化管理能力,积极推进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利用国土空间基础平台,将2025年供应计划中出让类用地的各项指标按照区(县)逐宗落实到具体地块,及时更新可供应地块信息,支撑自然资源精准配置与高效利用。
2025年供应计划指标安排情况
市自然资源局根据统计梳理的各类用地需求,采用线性回归法、灰色模型及定额指标等方法,取长补短,科学预测国有建设用地需求总量和各类国有建设用地需求量。经综合分析预测出2025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指标为2400公顷(36000亩)。主要供应结构详见表2:
2025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在深入贯彻国家有关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土地供应结构,对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供应结构、供应布局等做出科学合理安排。
一是盘活土地存量空间,释放潜力。2025年供应计划对全市低效工业用地(八钢集团用地)、国有企业存量用地、新疆职业大学三个校区、月明楼、华凌、幸福路锅炉房、宁夏湾等用地进行统筹考量。支持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落实土地用途变更、整合、置换等政策,盘活存量资源,推进土地资产盘活利用。
二是加大新兴产业用地,提升效能。结合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实施数字产业化量级提升行动,促进算力、绿电协同发展的工作要求,2025年供应计划着力做好自治区算力核心调度中心、鹏城实验室新疆基地、怀柔实验室新疆基地、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河马泉科技创新中心等有关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等新兴产业项目建设的用地保障。
三是加强要素配置,做好用地保障。围绕构建“5+2”现代工业体系,加强自然资源要素配置保障,用足用好新型工业用地(M0)政策,促进乌石化年产200万吨PTA及PX扩能改造、世纪云半导体金刚石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优先考虑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土地需求,全力保障民生工程用地。
下一步,乌鲁木齐市自然资源局将密切协调各部门,明确工作时限,形成供地调度方案,拓宽用地供应渠道,挖掘供地潜力,并定期反馈工作进展,合理把握各类用地的供应节奏,确保乌鲁木齐市各类建设项目用地需求,为首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要素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