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到厦门参加2024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动的国际嘉宾,走进筼筜湖、五缘湾等地,实地见证和感受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给这座沿海城市带来的变化,探访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中国方案”。
筼筜湖。吴伟 摄
“‘厦门实践’给出了可以借鉴的范例”
36年来,福建省厦门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筼筜湖综合治理为引领,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
在筼筜故事馆,挪威气候与环境大臣埃里克森认真倾听工作人员讲解筼筜湖的前世今生,听到筼筜湖综合治理的历史过程,不时点头。从北京、内蒙古,再到厦门,5天的中国之旅,让他看到了中国在生态保护修复上的努力和成效。
“厦门是一座美丽的海洋城市。我也出生在挪威的一个沿海城市。在厦门,我看到了两个城市的很多相似之处,我们都意识到了保护海洋的重要性,而‘厦门实践’给出了可以借鉴的范例。”埃里克森说。
远眺筼筜湖,翠竹环抱,碧波荡漾,白鹭于水面上翩跹起舞。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污水横流,垃圾遍地,蚊蝇滋生,鱼虾绝迹”。36年前,在“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20字方针指引下,厦门开展筼筜湖综合治理,昔日黑臭的筼筜湖,变身为今天的厦门“城市会客厅”和城市名片,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筼筜湖畔,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亚洲区办公室项目官员拉基·库马不时拿起手机拍照。“这里太美了。你看这个湖,是如此清澈和干净。对比上世纪80年代末的影像记录,中国政府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恢复自然之美,让居民真正看到变化并享受在这里的生活。”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看着眼前的美景,希腊能源与环境部常务秘书佩特罗斯·瓦雷利季斯赞叹不已。这些天,以筼筜湖为代表的厦门生态保护修复实践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国的‘厦门实践’经验为全球其他城市的生态保护修复树立了榜样,对欧美国家的城市也有借鉴意义。”
世界经济论坛大中华区主席陈黎明高度认可“厦门实践”取得的成效:“从生态文明建设角度来说,‘厦门实践’已成为典范,反映出过去几十年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生态保护修复项目”
站在高处俯瞰五缘码头,一艘艘帆船鳞次栉比地排列在海面上,五座圆拱大桥横卧碧波。当听到讲解人员说到“为了保护500多棵树木,当初修桥时特意绕了一个弯”,外宾们交口称赞。
“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生态修复项目,它将海岸线、海洋和城市环境融合在一起,让周边居民拥有了更多的绿色空间。”瓦雷利季斯说。
谁能想到,曾经,五缘湾是厦门岛内最后一块城乡接合部,湾区水体污染严重,环境质量差,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厦门市秉承筼筜湖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全力启动五缘湾片区生态修复与综合整治工作。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五缘湾从昔日的“烂潮滩”变成厦门的另一个“城市会客厅”。
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白雅婷看来,“厦门实践”对国际社会的重要启示之一,就是必须以综合手段开展生态保护修复。自然没有行政边界,我们必须在不同层级和不同地区加强合作,以便更好地制定陆海统筹的协调保护策略,巩固修复效果,并将生态修复效果最大化。
“我们希望未来与中国开展更多的合作”
厦门生态环境发生的历史性变化,让外宾们看到了中国在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中形成和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有效做法,他们认为“厦门实践”为破解海湾型城市生态治理这一世界性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并对与中国开展多领域合作充满了期待。
埃里克森表示,挪威与中国在气候和环境领域已经开展了30多年的合作。希望未来与中国在海洋保护领域开展更多的合作,因为任何一个国家对海洋的改变都将影响所有其他国家。
瓦雷利季斯表示,中希两国可以在应对气候变化、海洋保护领域以及推进绿色航运等领域开展合作。“这些议题都是全球性的,需要每个国家和公民参与。”
白雅婷表示,自2005年以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一直与中国自然资源部、厦门市政府共同举办厦门国际海洋周,为各国沿海城市提供了交流研讨的重要平台,期待未来继续推进相关合作。
拉基·库马表示,目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中国已有60个会员单位,是其亚洲区成员最多的国家。“厦门实践”成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的最佳案例。“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正与中国自然资源部携手合作,共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亚洲中心,我们可以从中国汲取生态保护修复的经验和做法,并向全球推广和应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