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中国式现代化的巨轮正破浪前行。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安吉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20年来,“两山”理念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也指引着中国“两山路”越走越宽。
守护绿水青山,人人都是代言人。为纪念“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中国自然资源报社推出“我为绿水青山代言”主题采访活动,走近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海,看生态之变、寻“两山”故事、听百姓心声,与那里的人一道感受绿水青山间的幸福,一同见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碧海银滩也是金山银山”,一起让“两山”理念传得更远、影响更深。
,时长03:57
“这可是下蛋鸡的主要吃食,得照看好!”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过枝叶洒进山东省东营市的胜利林场,苟水民就已来到林下的板蓝根花田察看长势。谁能想到,十多年前还从事石油行业的苟水民,如今摇身一变竟成了黄河三角洲一家林场的老板。“当时亲朋好友都不理解,这样一块光秃秃的地能干啥?到处都是白花花的盐斑,土壤贫瘠,可以说寸草不生。”说起盐碱地,苟水民就打开了话匣子。“盐碱地白花花,种子化肥都白搭,辛苦一年收不了啥。”东营人,祖祖辈辈都在与“碱”作斗争。从小就知道这句话的苟水民,也希望生养他的这片土地能从白花花变得绿盈盈。转变得从2012年说起。据山东省东营市湿地保护中心高级工程师孙燕燕介绍,那一年,为了推动盐碱地治理与生态修复,东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通过授予开发经营权,实现保护、修复与经营“同频共振”。流转600亩盐碱地,注册润松农业⋯⋯乘着政策春风,39岁的苟水民在一片反对声中挥别了已经打了19年交道的石油行业,一头扎进林场,从“找油人”变为“种树人”。他说:“治理盐碱地、建设生态林场,我的父老乡亲、子孙后代都能受益。”但是,在盐碱地上造林,并不容易。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东营人是种了砍、砍了种。面对一块不通水电、没有公路的荒地,苟水民带着一群大学生从开挖水渠干起,搭帐篷、啃干粮、就咸菜,栽下了一棵棵小拇指粗细、一米多高的小树苗。可盐碱地上的树苗不是说长就能长,常常以失败告终⋯⋯苟水民咬咬牙,开始攻克技术难关。他进行了大量尝试,首先通过物理深沟淋碱改良,实现“排盐抗碱”;其次,逐个树坑进行改良治理,树长成后涵养水源,逐步改善周围土质;再次,适地适树,选择耐盐树种白蜡、榆树、国槐、柳树等进行种植;最后,养猪、养鸡,种植赤松茸、中草药等,发展林下经济,实现产业可持续循环发展。十年树木终成林。历经一轮又一轮治理、一年又一年坚守,苟水民在荒滩地上闯出一片天地。原本了无生机的盐碱地,终于逐渐吐露绿意、放飞希望。“让周边的村民和子子孙孙都受益!”十多年间,苟水民不断扩大林场绿色版图,最终形成了以义和林场、胜利林场、红旗滩林场、胜坨林场四大林场为主,总面积达1.6万亩、耐盐碱树种30多种的林业生态格局。苟水民种树,却不卖树。他执拗地坚持“要留下树,留下生态,向生态要效益”。如何向生态要效益?苟水民的答案是发展林下经济。他通过林场产业循环发展的新模式,走出一条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新路径。在所有生态产品中,最让苟水民自豪的莫过于“独门秘笈”——林下赤松茸的种植。林场里,一排排树下是一垄垄稻草堆,扒开稻草堆,胖嘟嘟的赤松茸就露出来。赤松茸的种植很讲究,要先收集林场的稻草、修剪的树枝等农林废弃物,再铺至林下30厘米厚,实现有机质还土,然后再种上赤松茸,让土壤越来越肥⋯⋯“盐碱地上的赤松茸,嫩滑爽口,这是我们的独有口味!”苟水民笑道。可别小看这赤松茸,年产值能达2000多万元。苟水民在市里开了门面,售卖“小欢猪”系列猪肉、熟食、肉酱和板蓝根鸡蛋、赤松茸等农产品,品种丰富多样、包装精美、品牌辨识度高,深受消费者喜爱,还远销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林场蒸蒸日上,林下经济红红火火!不苟言笑的苟水民,笑容越来越多。“林药、林粮、林菌、林草、林禽、林畜都是我们的金山银山。”他把自己的林场看作一个没有屋顶的生态工厂:林下种植的板蓝根、苜蓿加工成饲料喂猪、鸡;稻谷壳、修剪的树枝作为种植赤松茸的有机质;将养殖的“小欢猪”“珍珠鸡”进行深加工;发展林地生态文旅,吸引周边群众打卡游玩⋯⋯苟水民自豪地说:“我们实现了一二三产业链相辅相成、循环发展。”在培育生态产业的同时,苟水民的公司还与周边农村合作,带着村民共同致富。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附近村民禹大姐挎着篮子在林间采摘赤松茸。这是她在林场工作的第4个年头,主要负责种植、养殖等工作。“林场离家近、环境好,还能多赚点零花钱。”禹大姐的笑容在葱茏的树木映衬下更加灿烂。据了解,在润松农业的带动下,像禹大姐这样笑开颜的群众已有2000余名。他们正和苟水民一起,用绿色描绘黄河三角洲的“两山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