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热点 / 党建 / 青年论坛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脱贫攻坚精神

发布时间:2021-09-18 13:04
来源:自治区自然资源厅
发布单位:机关党委
有效性:
【打印文本】
访问量:


规划研究院 加娜提古丽·吾斯曼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回望我们党往昔光辉的奋斗路程,展望未来光明的奋进目标,脱贫攻坚是承前启后的里程碑,是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工程。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一场伟大斗争,锻造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上下同欲者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党中央最高指挥部到基层最后一公里,层层压实责任,兑现对人民的承诺。这张图片就是层层落实责任的一个缩影,它拍摄于2020421日,总书记到秦巴山区陕西省平利县调研。春雨淅沥,他拾级而上,走进茶田。他的身旁,是陕西省委书记、安康市委书记、平利县委书记和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

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广大扶贫干部最大限度的发挥着自己的光热,汇聚成了钢铁长城。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他们爬过最高的山,走过最险的路,去过最偏远的村寨,住过最穷的人家,哪里有需要,他们就战斗在哪里。放在人海中,他们普通又不起眼,站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他们却绽放“时代光芒”。

观看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现场直播时,有一位老人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就是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的父亲黄文秀的父亲听到女儿名字的瞬间,眼中含泪。黄文秀生前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回到家乡,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2019年,她遭遇突发山洪不幸遇难,年仅30黄文秀生前踏遍了百坭村的每一寸土地。打开她的驻村日记,上面绘制着贫困户地图,标注着每一户贫困户的姓名、位置和致贫原因,她一户户遍访记录,贫困户需求什么,她就积极地去跑项目,找相关部门去做技术指导、培训,给群众在产业上提高收入。为了帮村民甩掉穷帽子,黄文秀带领村民发展砂糖橘产业。现在,百坭村的砂糖橘已达到2000亩,辐射带动300多农户实现增收,真正成为村民致富的“甜蜜产业”。为解决蔬果运输难题,黄文秀曾多次到县里申请资金改善基础设施。一年多后,她牵挂的22公里“产业路”已全部建成通车,百坭村通往小康的路,终于亮堂了,她却永远看不到了。

谈起脱贫攻坚,大家必定会想起“精准扶贫”四个字。精准扶贫是习总书记于201311月在湖南西部贫困的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精准扶贫方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制胜法宝。就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各贫困户致贫原因、脱贫路径、脱贫方式也不一样。针对此问题,党中央提出了要做到精准扶贫,要求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化扶持,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

“三区三州”作为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地,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相对弱,贫困程度较深,是打赢脱贫攻坚战难度最大、任务最重的地方。南疆四地州作为其中之一,脱贫攻坚任务也很繁重。在2018年年初,我前往南疆的莎车县驻村。莎车县气候环境恶劣、贫困人口众多,脱贫道路上困难重重。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经过以自然资源厅选派的众多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结亲干部、教老师为代表的广大干部共同努力,克服了种种困难,莎车县2020年底实现脱贫成功摘帽。我想“精准扶贫”四个字始终贯穿我们的整个驻村经历。无论走到任何一个村庄,你必定会发现该村的我们扶贫干部们不仅对扶贫政策滚瓜烂熟,而且对村里每一户贫困户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因为我们心里装载着全村贫困户的一张脉络图和一本算账本,哪一户适合就地就业;哪一户人家适合去外面打工需要做思想引导;哪一户适合发展产业脱贫;哪一户家的牛羊要下崽了、信息需要变更;哪一户的耕地今年种了万寿菊,每亩均收入比往年增加了多少;哪一户的庭院需要进一步改造种蔬菜等等。我们在不停地思考怎样发挥好这家本身拥有的优势、把劣势最小化,如何让这家人的人均收入实实在在提高上去。也许从外人看来,这是一种特别琐碎、枯燥的工作。但是我们坚信只有把这项工作做到了极致,才能实现宏伟目标。我们通过每天的入户走访、采集信息、跟踪掌握贫困户情况,动态调整策略,向上级争取政策,向下做到一对一的帮扶。日复一日的坚持,我们心中的脉络图变得更清晰、更实际了,算账本变得更厚重、更可观了。“精准扶贫”是我们党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创造了一套适合国情、富有实践性的方法论。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各级政府根据当地情况,因地制宜实施扶持政策,形成了一系列新产业,带动了电商扶贫、旅游扶贫、产业扶贫猛力推进。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创新帮扶方式,一个个贫困村因此不断焕发新生机。

电商等新兴行业的飞速发展,丰富了人民的生活,也为脱贫攻坚提供创新契机。扶贫干部们不仅是扶贫产业的撑起人,更是扶贫产品的代言人、“带货员”。各级干部们积极行动,为当地的农特产品代言、为当地扶贫产业代言,并以拍摄短片等方式通过媒体、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等做宣传,助力扶贫产业更好发展。举国上下,开展消费扶贫行动,经过艰苦努力,有效克服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累计销售扶贫产品3000多亿元。

脱贫攻坚一线上的广大扶贫干部们,带领群众攻坚克难谋发展,奉献青春和热忱,怀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气势、“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冲劲和“赴百仞之谷而不惧”的勇气,抗重担、涉险滩、啃硬骨头,交出一份无愧于党和人民的答卷。2021225日,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对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表彰。

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就是其中之一,带领村民不等不靠、艰苦奋斗、拔除穷根、攻坚克难的优秀基层党员干部代表。原下庄村四周高山绝壁合围,外出只有一条盘旋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世世代代几乎与世隔绝。他立志改变全村贫穷闭塞的“宿命”,1997年起带领乡亲以“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毅力,历时7年,在绝壁上凿出一条8千米长的“绝壁天路”。路修通后,他又带头引路、誓拔穷根,因地制宜,历时15年,带领村民探索培育出柑橘、桃、西瓜等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推进移风易俗,提振信心士气,让乡亲们改变了贫困落后的面貌。2016年,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20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3785元,是修路前的43倍。他43年不改初心使命,不屈不挠、苦干实干,铸就了“下庄精神”。

20212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八年战“贫”,党和人民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践行了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的庄严承诺。雪域高原冷不却攻坚的热情,戈壁沙漠慢不了致富的脚步,无论是山高路远、“精准扶贫第一站”的十八洞村,还是绝壁开路、告别贫穷闭塞“宿命”的下庄村,都是12.8万个贫困村中的一个缩影。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作出了关键性贡献。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饮水安全也都有了保障。

消除贫困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我们国家经过8年持续奋斗,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如期打赢脱贫攻坚,创造了世界扶贫史上的中国奇迹。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帮助这么多人摆脱贫困,2012年底至2020年代,8年时间,70080个小时,9899万人,平均每小时1413人走出贫困。

中国取得脱贫攻坚胜利靠的是什么?是什么力量推动中国创造奇迹?我想,靠的是党的坚强领导,靠的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靠的是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坚守执着, 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靠的是“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伟大精神的力量。

做一名合格的自然资源人,要在学懂弄通中不断坚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信仰信念,时刻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保持十足韧劲干到底,发扬“螺丝钉”精神,提升“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立足岗位职责,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以青春之我担当青春之责,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